首页 >>游记攻略 >>福建这些美丽渔村,空气里都散发着浓浓鲜味

福建这些美丽渔村,空气里都散发着浓浓鲜味6天
  • 2024年1
  • 厦门
  • 福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被称为“山海长廊”的大胡建就是这么傲娇,除了堪称全国最绿省份之外,还拥有着漫长而又美丽的海岸线,我们虽然不是蓝精灵,却是山的那边、海的那边一群幸胡人。一个个逐浪而居、捕鱼而食的渔村就是这海岸线上最有味的风景线,捧着下巴,跟着小编一起到渔村尝尝“鲜”去吧!



福州连江奇达村


       奇达,原名旗峰,颇富诗意。它背倚巍峨的白云山,现隶属安凯乡管辖,这是一个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小渔村。在这个季节来到小渔村是最好不过的,这里有福州附近难以见到的碧蓝大海、有清冽的海水,有许多珍珠般洒下的鱼排,还有一个可以观赏日出的朝阳亭,是避暑和摄影的经典外景地。


▲鲍鱼之乡

奇达村地处沙澳湾,湾内是大片大片的鲍鱼排,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里的海特别纯净,人站在海水里,即便是水没到脖子,也能看见自己的脚丫,还可以看到脚下的鱼在游来游去。海滩上分布着各色鹅卵石,甚是壮观。等天气再热些的时候,可以来这儿好好享受一场日光浴。


▲最神奇的风景

据说奇达最神奇的风景不止这片海,还在于由东到西并列的三岛:东洛岛、址洛岛、西洛岛。这里由山、海、岛、渔村组合而成的原生态景致受到游客热捧。


【贴士】

衣物:长袖衣服,海边气候多变,晚上注意保暖。

防晒:带好防晒霜、太阳镜、遮阳帽等。另带足饮用水。



霞浦东安岛


       东安岛:曾名东江岛、东坩岛、东坑岛。位于著名的官井洋、东吾洋交界处的福建霞浦溪南镇,是霞浦县的第二大岛,地处霞浦县中部的东吾洋,为三都港内一个狭口形港湾。它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港湾形似葫芦,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鱼排天然的避风避浪的良好环境,非常适宜发展海上养殖业,被当地人地誉为“聚宝盆”。


▲风情渔村

       在东安海湾的小岛上,可以鸟瞰四周渔村的远景和美丽的滩涂。从小岛的高处放眼望去,只见四周一片片鱼排漂浮在蓝色的海面上,绵延千米;一座座小木屋矗立在渔排上,星罗棋布;一艘艘渔船在水道上穿梭往来,繁忙非常,上千座水上房屋鳞次栉比地浮在水面上,形成蔚为壮观的中国的威尼斯水城,是国内罕见的场景。


▲海上人家

东安人的生活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也怡然自得。渔村现在生活设施已经越来越齐全,有小超市、小饭馆及淡水引流设施。他们来往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穿梭于渔排海道间的客货两用的渔船。也有专门用来接送村民上下班的。黄昏来临,渔事间歇,小屋倒影于海面,静谧得如江南水乡。夕阳的霞光闪耀在渔排间,远离喧嚣,一个心情不错的午后。潮起潮落,将渔排和滩涂勾勒出美妙的轮廓,质朴宁静,就像岁月流逝,无声无息。


【贴士】

爱好摄影的小伙伴可以从东安码头乘渔船10分钟后到达对面的东安岛或油菜屿拍摄,角度更好。



泉州鲟埔渔村


       蟳埔地处晋江入海口,古刺桐港之畔,原名叫前埔村。后因有一次妈祖娘娘做生日时,晋江洋埭村村民联合敬奉一幅缎面彩帐,无意地把“前埔”写成“蟳埔”,村民也认为此地盛产红鲟、蚵虾,用蟳埔命名更为妥切,因此,“蟳埔”村名就一直沿用至今。这里居住的是古时阿拉伯人的后裔。


▲簪花遗风

浔埔女头饰俗称“簪花围”,头饰中常用的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据说是宋元时期由阿拉伯人蒲寿晟移植而来的,洋溢着异域文化的气息。鲟埔女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除了簪花,蟳埔女的服饰“大裾衫、阔脚裤”,这些穿着打扮均有其独特的闽南渔女特征,也体现着生产劳作的需要,突显其实用性。头戴鲜花做的簪花围,丁香耳坠,大裾衫、宽脚裤,这些都勾勒出渔村独有的风情。


▲蚝壳厝

       浔埔蚵壳厝是最具特色的闽南民居,据考证蟳埔蚵壳厝的大蚵壳并非泉州原产,而是宋元时期古刺桐港的远洋商船返航时转载而来的。据介绍蚵壳厝的优点是就地取材及隔音效果好,与墙模厝一样,冬暖,夏凉,不怕蛀虫。有人说它墙体坚固,可以抵挡炮的攻击。在沿海的海风里具腐蚀性的盐分,也奈何它不得,长年累月的风雨还将它们洗刷得格外明丽。所以沿海民间流传有:“千年砖,万年蚵壳”的俗语。

       元未明初,富裕之地泉州,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曾数度遭遇劫难,先民因无力重建新房子,就因地制宜检些碎砖石砌成“出砖入石”的墙,再把海边的蚵壳捡来嵌饰在墙的外侧,这就是早期的蚵壳厝。蚵壳厝大的带有天井,小的只有单独的一栋,但都建筑得错落有致。壳厝之间的小石巷曲曲折折,两边是海蚵壳层层叠叠搭建的壳墙壁,组成了沿海渔村一道独特的古民居风景线。


【贴士】

每年农历二十九浔埔都会有不少的民俗活动!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妈祖的出巡活动,妈祖出巡当天也是妈祖的生日。不妨去领略一番这个盛大节日。



石狮石渔村


       石渔村面临泉州湾,位于历史文化名镇蚶江镇北部,是石狮市少数民族(回族)主要聚居村,村内拥有六胜塔,林銮渡等许多名胜古迹。石渔村还是石狮市郭姓回民主要聚居村之一,保留有明代回族郭氏始祖墓葬——鸳鸯墓,这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着悠久的海丝文化,具有独特胡海上文明。至今还保留与云南陆上泼水节相媲美的“海上泼水节”这一独特习俗,富有闽台民俗风情。


▲六胜塔胜景

       只见一座五层高塔耸立在金钗山下,甚是气派,这就是与泉州东西塔相媲美的六胜塔。始建于北宋,由高僧祖慧、宗什等通过募捐而建成,名称是从佛教的“六胜缘”而来的。六胜塔是花岗岩阁楼式结构,高36.6米,底围47米、八角五层,六胜塔是花岗岩阁楼式结构,高36.6米,底围47米、八角五层,始建于北宋,由高僧祖慧、宗什等通过募捐而建成,名称是从佛教的“六胜缘”而来的。


▲揽林銮古渡

林銮古渡,蚶江镇另一处不得不去的名胜,是以唐代航海家林銮而命名的,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曾停靠在这里。古老的码头面对茫茫大海,紧依在天然的岩石上,石坡上凿有数条石级阶梯。想来,当年“香舶”靠岸时,各国商贾、水手们是从这里上岸的。在泥沙沉积的林銮渡边,遥想曾经风樯林立、千帆竞发的场景,不由感慨万分。


【贴士】

村里养殖的“红膏蟹”远近闻名,可以一饱口福。



宁德福鼎巽城村


       福鼎市巽城村(又名选城村)(红树湾),地处福鼎市东南出海口,明代设巽城堡、巽城渡,为海防重地,毁于清初迁界。康熙复界后,陈、林、何、施等姓陆续迁入,以茶叶、制饼、航运等为主业,巽城逐渐成为福鼎五大茶叶集散地之一,奠定沿海口多姓杂居的村落格局。这里还保留着原生态环境,滩涂也非常美丽,海岛上面基本都住着渔民,以捕鱼和养鱼为生。


▲古民居群

       巽城村中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共19座代表着闽东北传统古建筑典范的府第式大型古民居群,诸如施氏大厝、陈氏三大厝、何氏三大厝等。这些古民居沿巽城街依次分布,形成错落有致、曲折互连的古街景观。大厝多为传统合院式,砖雕牌坊式门楼精致异常,建筑内部齐整规范,规模宏大,简朴精炼,历经数百年而不朽。其中施仁泰故居是巽城古民居建筑中格局最为规整且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最北红树林生态区

       在巽城海域之上有一片水中小渚,是全国最北端的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活跃着上百种海生动物以及三十多种野生鸟类,每年春夏数千只鸟或栖息枝头,或盘旋天空,海天苍茫,颇为壮观。波光粼粼的海面,鸥鹭衔鱼,水天一色,就是一幅绝美的海上生态渔村写生画。



晋江围头渔村


       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围头半岛突出部,面积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6500米,围头海角与月亮湾是大陆距离台湾台中市和金门岛最近的地方。这里是一弯天然海湾,海阔水深,是天然避风良港。据记载,早在南宋时期,福建泉州开始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时就十分重视围头湾,这里已有“东海明珠”之美誉。


▲海滨渔村风光

       围头村地处围头半岛最南端,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22人,外来人员3000多人。海岸线长达6500米,东临台湾海峡,西靠美丽的围头湾,在海洋与土地的边缘,黄的是沙,绿的是树,褐的是礁石。在围头湾,有的是沙,细细腻腻的黄沙以滩的形态出现,被爱美的人们赋予诗意的名字:金沙湾等等。在围头湾,绿绿的是成片的木麻黄,在最贫瘠的土地生长,为风景提供最细心的呵护;最任性的是礁石,随心所欲,形状不拘,散见于各个角落。


▲战地遗址

围头作为战地文化渔村,浓缩了八百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因其独特的“八二三”炮战历史而被铭记。八二三战地公园就是最有力的印证,公园里有多处遗址,无法言喻的历史沧桑感,使人仿佛回到了炮火纷飞的年代。如今虽然硝烟散尽,但历史需要铭记。


【贴士】

这里的海产丰富,海蛎干、鲍鱼干、海带、紫菜都值得尝尝或买回家哦。还有渔家鱼粥、烤海蛎、乌鸡炖鲍鱼。



漳州轧内村


       奇石林立、古湖映月、古榕古樟、古庙古书院……漳浦佛昙镇轧内村,一个看似普通的海边渔村,却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千年樟树群

在村子东面靠近海边的地方,分布着一片古樟树群,树龄都在700多年,最长的树龄已经上千年,在这片古樟树群当中,还夹杂着两棵古榕树。成群的古树枝繁叶茂,庇荫着村中红瓦白墙燕尾厝。古榕树遒劲有力,髯须飘拂,有的髯须扎入地下,形成根茎,盘根错节,使千年古树更加繁茂强壮,充满生机。最为奇特的是“樟抱榕”,樟树枝干粗壮,长得格外挺拔,胸径2米多,需要6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而榕树就从樟树离地面约3米的分叉之处伸出两条很粗的根,紧紧依在樟树上一样。两株树相依为命成为一体,被当地村民称为“夫妻树”。


▲古兵营

轧内村附近的古兵营,建于唐代。宽90米,深70米,墙高达6米,四周隔成30米长,2.4米宽的氏条条房子,堡中心建主楼。如今的古兵营因历史原因失去了屋顶结构的巍峨高墙,显得极其恢宏苍凉。置身于堡中,如同走进了古罗马的竞技场中。兵营的西北角上建了一座正方形的三层角楼,站在角楼上,能与高墙上的城垛和兵营北面200米处小山上的山寨遥相呼应。


【贴士】

1、蚊虫众多,注意防蚊措施。

2、注意准备防晒衣、雨伞以及防晒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