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咱大“胡”建各地过年饮食习俗太多啦~
各地都各有讲究~
即使身为福建人
也不一定都知道哦~
不信咱一起来看看!
福 州
太平燕、春卷、芋泥
福州有句老话:“好囝不赚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赚大年三十晚上的钱)”。即使远行经商、打工的福州人,在除夕前一定会返家过年,合家团圆,吃顿团圆饭。
1、太平燕
在福州年夜饭里,有几道菜是更是必不可少的,“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这说的就是“太平燕”。据传,明嘉靖年间,闽北山区与江西接壤的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吃腻了山珍海味,家中厨师便创了一道新点心,将猪肉泥掺些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煮熟后配以高汤。后来,这手艺逐渐传开并流入福州,成了福州家喻户晓的“太平燕”。
2、春卷
福州春卷,历史悠久,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相传宋朝年间,有一个书生名叫陈皓,年方十八,才貌出众。他有一个非常聪明、贤惠、漂亮的妻子,叫阿玉。为了让相公吃得好,阿玉用米磨成粉,制成皮,包上肉和菜,加上佐料作为馅,然后用油一炸,一股香气扑鼻而来。
不久,陈皓进京赶考,得中头名状元。红榜一出,他高兴得把自己带来的干粮送给考官先生品尝。先生一吃,赞不绝口,顿时写诗作文,并称这干粮为“春卷”。从此,福州春卷名声大振,后来竟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上等礼品。
3、芋泥
芋泥也叫芋茸,是福建省闽菜中的汉族传统甜食之一,以芋头煮熟捣烂加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辅料制成。福建东部沿海地区有做芋泥的习俗,芋泥常作为福州宴席上的压轴甜点推出。
泉 州
海蛎、蒸鱼、梭子蟹
1、海蛎
海蛎于泉州人来讲,就像东北人饭桌上的酸菜,四川人饭桌上的辣子,普通,日常,却不可缺少。
2、蒸鱼
泉州的年饭必须上一条全鱼,而且这全鱼还不能全吃掉,以表达年年有鱼(余)的寄托。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而且泉州人喜欢用清蒸的煮法,可以保留鱼的原汁原味。
3、梭子蟹
泉州人爱吃蟹,所以年夜饭餐桌上必然有一道蟹。蟹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有“和谐”的寓意,所以泉州过年必备蟹。
漳 州
韭菜、白肉、“金丸”
漳州除夕宴席上的佳肴,数字要吉祥,一般是十二样,而每道莱都要有好的涵义。如鱼象征生活富余,鸡寓意金银相挨(谐音),鸭是金银相叠(音塔),猪肝表示官运亨通,豆腐说会发家致富,韭菜是“韭菜春”,长久幸福。即使是最普通的新鲜菠菜、芥菜、或“厚皮菜”,也叫做“长年菜”,不许切断,撕成一条条,烫熟了,囫囵吃,可长命百岁,也含有不忘本之意。
1、“韭菜春,年年春”
2、“吃白匹,富咧咧”
“白匹”就是闽南话肥肉的意思,现在已改成瘦肉。
3、“吃金丸,中状元”
“金丸”其实是一种年糕,由面、鸡蛋、三层肉等料,经发酵,在窝蒸出来的,非常好吃。
莆 田
焖豆腐、莆田卤面、兴化炒米粉、荔枝肉、添福添寿妈祖面
1、焖豆腐
在莆田,春节最不能缺少的是焖豆腐,这是年夜饭开席的第一道菜。豆腐营养丰富,莆田人爱吃焖豆腐,特别是离乡的游子,回乡时对这道莆田特色美食更是情有独钟。
2、莆田卤面
莆田卤面,也是莆田人年夜饭上必备的主食之一。莆田卤面的关键,在于面筋、熬高汤和配料上。打出来的面要韧性,下锅后不易糊掉。熬高汤也是重要的程序,挑选猪骨头里最好的骨段,熬出来的高汤白花花的、香喷喷的。配料上,瘦肉、香菇、虾干、干贝、牡蛎、蛏、韭菜是必备的。
卤面之所以叫卤面,因为它是在文火中慢慢炖出来的,让高汤和配料的味道渗透到面条里面,这样的话,出来的面才有味道。
3、兴化炒米粉
兴化炒米粉,也是莆田人年夜饭上的一道常见菜。“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这首谜语童谣曾是几代莆田人的美食记忆,它的谜底就是“兴化米粉”。兴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2009年1月,荔城区兴化米粉获批列入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荔枝肉
莆田因盛产荔枝而别名“荔城”,年夜饭的餐桌上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吃到兴化荔枝肉。
5、添福添寿妈祖面
妈祖面是每年大年初一和初四早上莆田人每家每户必吃的一道主食,象征平平安安又一岁。
妈祖面因寓意吉祥,又被称为莆田的状元小吃。莆田的老人们常说,长长的妈祖面又名长寿面,寓意添福添寿,因此,每年春节“必吃”。
龙 岩
梅菜扣肉、白斩鸡、灵芝鸡汤、米冻
在龙岩市,生活着两支民系。新罗区和漳平市的龙岩人,讲着闽南话,和闽南地区的人们,共享河洛文化;其余五县,生活着客家人,与海内外客家人同俗同语。
1、梅菜扣肉
永定的梅菜扣肉,配以“闽西八大干”之一的永定菜干,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蒸菜。
2、白斩鸡
两种文化,共处一地,让龙岩人的年夜饭桌上,异彩纷呈。长汀人爱吃白斩鸡,香脆爽嫩。
3、灵芝鸡汤
武平人喜喝灵芝鸡汤,有一股淡淡的香甜味。
4、米冻
最有趣的是连城人,大年初一,或新春早晨,首先要煮食米冻,兆头语曰:冻冻喜。
三 明
宁化鱼生、红菇炖鸡汤、八宝饭、板鸭
三明是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各地人齐聚这片沃土,所以过年的习俗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1、宁化鱼生
日本有爽口的“生鱼片”,三明有美味的“鱼生”,用的只是普通的草鱼,但美味不逊色昂贵的三文鱼。鱼生又名生鱼片,是宁化传统名菜,横切成薄片,洒上麻油,再蘸酱油、芥辣即可食用。鱼生鲜脆爽,是很好的下酒名菜。
2、红菇炖鸡汤
说起年夜饭,作为重要作料和佳肴的“红菇”绝对少不了,三明红菇很有名,无法人工栽培的红菇也很珍贵。上了年纪的三明人,年夜饭喜爱用红菇煲鸡汤,其味鲜美,也可药用,有解毒、滋补功效。
3、八宝饭
八宝饭是既精致又能饱腹的一道菜肴,绝对比白米饭精致好吃。由耨米、核桃、葡萄干、红枣、桂圆、薏米、白糖、猪汕等原料烹制而成。有甜和咸两种,咸的是街头巷尾的寻常小吃,甜的却是酒席上必备的压轴点心。
4、板鸭
年夜饭桌子上怎么少得了既有嚼劲,又香味扑鼻的沙县板鸭呢?根据三明各地不同的口味,著名的沙县郑湖板鸭,已被制成原味板鸭、香鸭、冰茶鸭、麻辣板鸭、咸鲜板鸭等5种,买回去后依个人口味再烹煮,高蛋白又低脂肪。
南 平
泥鳅熬豆腐、糯米红酒、岚谷熏鹅、大肠辣炒光饼、冬笋炒腊肉、“铁城二糕”
南平一桌年夜饭,一般有16道或18道菜,这是根据闽北人的习惯而设,“16”意指“要顺”,“18”就是“要发”。十几道菜式中,年糕、太平燕、汤圆、鱼等这些好彩头的传统菜肴不可或缺。
1、泥鳅熬豆腐
2、糯米红酒
在闽北农家,每年都会自家酿糯米红酒,且山乡特色更为明显。
闽北冬季湿冷,故而辣味美食早已流传。而年夜饭桌上,几道经典的辣味菜肴,不但讨彩头,更是有驱寒良效。
3、岚谷熏鹅
武夷山岚谷熏鹅,鲜美奇辣,醇厚缠绵,堪称一绝。
4、大肠辣炒光饼
建瓯,大肠辣炒光饼,是这几年最夯的吃法。还有辣味板鸭、酸辣豆腐丸子汤、辣香猪肺煲都是建瓯年夜饭流行吃法。
5、冬笋炒腊肉
冬笋、野菌、野菜煲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6、邵武的“铁城二糕”
作为闽北重镇,邵武素来有铁城之称,而对于邵武出来的人,“铁城二糕”具有不可抵挡的吸引力。所谓“二糕”,原本是地方街头用扁担挑出来卖的小吃,但这两年街边小吃也“登堂入室”,成为犒赏外地游子的最美味。
铁城二糕——脚跟糍
铁城二糕——包糍
宁 德
年糕、黄果、猪蹄冻、笋干
宁德依山傍海,在宁德人年夜饭的饭桌上,可谓聚集了山珍海味。宁德人的年夜饭重在丰盛二字,一定要有鱼有肉,菜品要多,看起来要足够丰盛。这其中,有几道菜是必备的,比如鱼、年糕、笋干等。鱼,象征年年有余;年糕,指年年高升;笋干,则寓意节节高。
1、年糕
最早宁德人过年吃的是自家做的白色年糕。现在会亲自动手做的人并不多,但是过年宁德人一定会在街上买一两个现成的年糕回家过年。
在宁德当地,有些地方除夕晚上吃,有些地方则是初一早上吃,做法一般为煎或煮,寓意年年高升、甜甜蜜蜜。
2、黄果
不知道有多少宁德人家里年夜饭不吃白米饭,而有黄果代替。过年拜神必备。
3、猪蹄冻
宁德传统遗留一下的一道美食,在年前的一两天就把猪蹄炖好,一定要结成冻才吃。
4、笋干
这道朴实的菜却成为年夜饭上的经典菜肴,有多美味,只有宁德人懂。
平 潭
糯米饭、挑薯粉、油羹
1、糯米饭
平潭的糯米饭耳熟能详的有两种,一种是金鲟糯米饭,一种是八宝饭,皆取材于“糯米”,前者搭配肥硕鲜美的金鲟,口味略咸,后者则搭配各种果仁,口味偏甜。象征春天的万物复苏,生生不息。
2、挑薯粉
富贵又吉祥还好吃的平潭年夜饭菜肴之“挑薯粉”——和气致祥,一团和气,时和岁丰,民和年丰。采用精白薯粉搅成糊状,放入油锅煸炒,再加入虾仁、咸肉丁、蟹肉、蟹黄、酥花生片、鱼丁、黄花菜、葱花等佐料及调味品,经温火搅炒成胶状即成,色晶莹有似玛瑙,爽滑嫩软,清香可口。
3、油羹
平潭年夜饭桌上的“油羹”指天长地久。“油羹”用地瓜和地瓜粉做皮,内包豆沙或砂糖八果馅,状如水饺,入锅油炸呈金黄色,即成香甜可口的美食,别有风味。
评论